激荡三十年——中国企业1978~2008(上)
作者:admin 点击次数:1 发布时间:2025-10-26
▲ 商业“入侵”中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
在1983年前后,中国的第一批“倒爷”出现在北京和深圳。前者是政策资源和权钱交易的中心,后者则有一个宽松的商业氛围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效应。这时的深圳,已经渐渐显露出改革先行的凹地优势,一个出乎任仲夷、袁庚等人预料的是,这个“窗口”并未如设计中的那样吸引巨额的外资投入,相反,倒是成为“卖全国、买全国”的“大基地”,一些内陆省份的政府纷纷到这里开设贸易公司,以此为“窗口”,利用深圳的优惠政策,进行货物的倒卖流通。香港亚洲研究中心的陈文鸿博士在一项研究中发现,当初袁庚等人提出的四个深圳发展目标,到1983年都已经渐渐偏离:“产品以出口为主”,实际进口大于出口4.84亿美元;“引进以先进技术为主”,但引进的主要是中国香港、日本的被淘汰不用的设备;“投资以外资为主”,实际上外资只占投资的30%,而且绝大部分是港资;“结构以工业为主”,当年深圳工业生产总值为7.2亿元,而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为12.5亿元,做生意赚的钱比工业多得多。一本描写深圳早期崛起的作品《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》中记录说,“贷款发财的热情高得惊人,贷了款挂出招牌成立这公司那公司,深圳街头每天炮竹响个不断,得不到控制的贷款如脱缰野马,已超出深圳存款余额20多亿元,弄得只好到中央和其他省市、自治区去借资金……”